close


從國高中開始,我就深受爛臉困擾,臉,算的上是我這輩子最揮之不去的噩夢,嗯,不是最可怕最恐怖的,但是的的確確、貨真價實,是最"揮之不去"的。
直到現在,已歷十年寒苦艱辛,終於皮膚已可見光,粉刺雖仍常駐,最愛酸人的百貨公司櫃姐也會說一句"其實妳的皮膚不錯啊,妳沒看過不好的啦!",我都心想,我沒見過才真是有鬼了XD


寫文純粹是記錄下自己十年心得、記錄下好的產品,
在"膚淺"分類下的文章,都是針對粉痘肌,不用醫美也能讓臉變好的各種小知識。
如果要非常好,那還是需要醫美,但是現階段,先變好再說。


以下全文適用的對象為"天生皮膚屬於痘痘肌"者,
如果你是屬於"青春期從來沒長痘痘,到了20幾歲30歲突然長滿臉"者, 你只是保養品或化妝品用錯了,產品進行汰換即可慢慢好轉。從第四點開始看起。

一、

首先,請先唾棄所有身邊皮膚好的人所做的一切產品推薦、保養建議、護膚理論。
為什麼?

膚質的好壞取決於基因,
很多人誤以為,長痘痘粉刺是因為洗臉洗不乾淨、或是洗臉洗太乾淨、保濕做不夠,其實,NO!
我直到看了陳衍良醫生,才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體質"。

FACT: 痘粉人有95%是因為體質,極少數人是因為保養不當或是清潔不夠。接受你的基因,然後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請先自行戳破水煮蛋肌夢想。

所以無論瘋狂洗臉洗到脫皮、或是不洗臉學人家酒糟肌戒毒、保濕保到臉發霉,
嗯,100%保證痘痘還是狂冒粉刺長更多。

那些皮膚好的人,不是因為他們很會保養,是因為天生膚質好,很有本錢亂搞自己的臉,反正都爛不了,自己也不知道,他們也不會CARE自己用了什麼產品裡面裝了什麼成分。
之後的文章會談清潔怎麼做,洗面產品怎麼選擇。

適當的洗臉就可以了,剩下的交給醫生。

二、

FACT: 保養品不能改變皮膚生理。

把上面這句話背起來。這是很殘忍的一個事實。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說,痘粉肌用再多吹噓痘粉專用的保養品,還是痘粉肌,也就是還是會長痘粉。

保養品不是藥品,在法規裡面就是明定著白紙黑字保養品不能改變皮膚生理,所以很多含藥(有效成分)的保養品都會規定濃度上限等等,
一旦突破上限它就變成藥品,為了民眾使用安全,畢竟政府不可能控管每個人買什麼保養品吧,用了出事怎麼辦?

所以說,如果有人買很多保養品寄望它消滅粉痘,
嗯,那他可能只是個文盲,看不懂上面第一句話。

恰當的保養就可以了,但是真正改善膚質,請交給醫生。

三、

第一二點的結論都是請交給醫生,醫生才是真正的痘粉剋星,
前提是要找到好醫生,願意長期治療追蹤,而不是把你推去旁邊的醫美推銷課程或是開個三天的藥了事,

此話怎講?

基因的強大,就在於任誰都改、變、不、了、它。

若天生髮直很粗,難道有辦法變細? 天生細軟髮,也只能靠一些產品弄澎,但洗完頭,塌的還是塌的。
去想像一下這件事有多困難,
就像假如屁股很大腿很粗,是不是拼老命的在運動但是還是沒有人家天生的瘦腿小俏臀,
比如我,明明已經瘦到40公斤,但臉也還是肉的。

這就是基因。

要改變它,需要藥物,不是那種吃三天就代謝掉,是長期吃,長期擦,才能凹回來一點點,才能一點點凹回來,點滴穿石。
藥物必須是醫生開立處方,確保使用上的安全,
認真一點的痘人大概都知道,痘痘的外用藥就那幾種,如數家珍~~每種家裡都有一條,
但!
很重要的一點是,剛踏入痘藥世界的小白兔,還是必須先找醫生,循序漸進的用藥,
因為你即使知道痘藥有哪幾種,不一定知道自己的狀況適合什麼,外用跟口服又該怎麼搭配。

好的醫生會讓你先使用某些搭配,過一陣子之後再換藥,不斷視情況調整,到最後停藥,這件事妳不是醫生就不可能有辦法做得到。

口服的效用往往又比外用高上許多,找對醫生才是上策。
請不要相信幫你做臉的八婆說看醫生沒有用,停藥就繼續長,嗯,如果你吃藥只吃一個禮拜,會繼續長當然是廢話中的廢話。

FACT: 好醫生才是終極的痘粉剋星,尋覓好醫生(很辛苦很難找我知道)長期治療、有恆心長期追蹤,口服和外用並用,嚴格遵守醫囑,一定會進步。

如果要我推薦的話,我只能說我是給陳衍良醫生和賴碧芬醫生看好的,他們的診所在衛教這方面不遺餘力,給我很多正確的觀念,
用藥我非專業無法評斷,但我是在這裡看好的,缺點是沒有健保。
另外,王修含醫生也是會幫患者長期治療追蹤的醫生,他有健保但是要排隊很久,有預算考量可以看王醫生。

我一定要強調,嚴格遵守醫囑是治療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事情
不要只吃口服不擦外用、或是只擦外用不吃口服,或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做,我身邊會長痘痘的人,一旦是這樣的治療態度都很難大幅好轉的。

四、

保養品之斷捨離。
FACT: 全成分是整罐保養品包裝上唯一有價值、值得參考的文字,不是品牌, 也不是產品功效說明。

這件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因為要先學著看成分,
所謂看成分,並不是說看幾篇雜誌或報紙上危言聳聽的文章然後照單全收喔。

首先請先把桌面上所有保養品拿出來,然後看一下"全成分欄"。

不是要變成什麼專家,而是知道成分的好壞,
有些成分其實很安全,但被媒體和行銷手段渲染汙名化,比如矽靈,矽化物,酒精...
有些成分其實一點都不好,但是含有這些成分的產品沒有在文宣上告訴你(廢話),所以你要自己糾出來。

不過並不是只要加了有一律成分的東西一律不使用,因為有些東西其實含量很低低到不會對人體產生不適,不需要過度恐慌,
譬如酒精,有些化妝水含酒精,但其實比例很低,
之所以加酒精是為了幫助某些有效成分滲透(例如雪肌精,對很多人確實有美白功效)、或是幫助清潔(例如倩碧潔膚水),去達到產品的效果,
這是專業配方上我們這種小老百姓不能完全理解的學問,總之,只單抓著某一樣成分往死裡打,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所以雖然不懂配方,但最起碼的是,
若看到成分過度複雜,含有各種增稠劑、乳化劑、安定劑、不必要的香料、...的保養品,你可以把它們先扔掉。成分欄超出25種的,丟掉。
某些面膜,我都不懂為什麼有人敢用,
各種香料,香噴噴的,成分欄又都超大一坨,這樣的東西怎麼能浸在臉上浸20分鐘呢!
難怪很多人敷面膜,常常臉出事,偏偏台灣人真的特愛敷面膜。
這裡有一個小知識,很多人討厭防腐劑,但卻喜歡產品香香的,殊不知,香料的危害並不會亞於防腐劑。

學習配方常識的第一步,是去看邱品齊醫生以及張麗卿老師的著作,博客來訂一訂很方便。

我不是說去看部落格。
因為部落格沒有系統,一來網路看文章很容易漏看、誤會,二來你必須要先有一個系統,再去看零碎的文章時才會有概念。

想功課好,只能逼自己去念書,要臉好,也只能逼自己去念書,念一遍不懂可以念第二遍不要浪費書錢。

至於品牌,市面上有很多假醫美品牌或是藥妝店,自己看好,買東西不是憑感覺,"好像很專業欸~~"就買。

五、

戒除周年慶癮,或是各種通路檔期癮。
通常檔期促銷就是綁一堆產品,一整坨的賣,好像很便宜很划算,捫心自問,應該十個人有八個人都用不完。
重點是,不見得組合裡每個產品都是需要的,反而花錢囤積在家。

FACT: 理性消費,只買自己需要的,時時檢視化妝桌,拋棄"看文案買保養品"的壞習慣。

我也是很喜歡逛藥妝店,但現在已經變成只是逛而已,不太會有促銷好便宜就心動買來試試看好了。
再加上一定要看成分,
常常文宣寫得很漂亮,手機拿起來成分一查,滅火~
這更凸顯了第四點的重要,養成看成分看配方的習慣。

消費這回事,我個人不喜歡用大集團旗下的牌子,專櫃就是好這個迷思,不便多談。
在專櫃,很難買到CP值高、好的保養品,因為付出去的錢有六成起跳,是廣告費和百貨抽成。
在專櫃"通常"我只買"化妝品",不太買保養品。

其實不只是專櫃,醫美一樣要挑。

五、

我舉一個自己血淋淋的例子,
一般的痘粉患者,服用抗生素配合外用藥半年的時間就會好,接下去好好保養就行了,
我一開始也是這樣用藥,也真的半年就看不出我原本是痘粉人。
可惜我當時不知道化妝品該怎麼挑怎麼使用,
那是我大學的時候,
BB霜這種東西才剛剛被炒紅,也是因為新奇的關係就買來用,而且我是買所謂的"醫美品牌"喔!也就是當時寵愛之名出的裸妝霜。
過了三個月,
痘粉又開始爆。
我一進診所,醫生就問我說妳用了什麼,卸妝油? 我搖頭;BB霜??! 我瞪大眼睛,問BB霜不能用嗎???
醫生開始念,
說BB霜怎樣怎樣~容易引起粉刺。我經過那次教訓,好不容易半年治好的皮膚毀於一旦,才開始邁向學習看配方、看專業書的正途。

有人用卸妝油、BB霜就不會長粉刺啊?
痘粉肌的基因不能跟別人比,就是不能用。

FACT: 新奇的東西千萬不要買,不管它看似專業(醫美)、看似高級(專櫃)。任何新奇好玩的東西,保持距離,能離多遠就多遠。醫生治好了妳,如何去保持才是更大的課題,這也是這系列文章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