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ichel Foucault在這裡面所要討論的是兩種不同的表意系統如何互相指涉的過程,這兩個系統分別是文字符號系統與視覺符號系統。文字系統會在其本身的「內部」就產生指涉作用,意思是說文字不需要藉由其他的助力才產生意義,意義就會自動形成;然而視覺符號系統所大大仰賴的是「像不像」這回事(resemblance),白話點就是說假設今天我畫了一顆蘋果,其他人要把我畫出來的這個東西指涉為蘋果的前提是我必須要把它畫得像一個蘋果,因此視覺系統絕對仰賴「再現」。

我們可以再加上一個所謂Real object的系統,Foucault為解釋文字、視覺、真實三個系統之間的交叉混用與其中指涉關係的截斷,繪了一些圖來解釋(詳細可以看p26~28頁)。

 

那麼重點是在於,一旦這三個系統互相交織的關係可以被截斷之後,我們就無法將畫作中的東西還原到真實生活,找不到它要再現的東西,也就是讓這個畫的本身可以產生意義,畫不再是「再現」(representation)而是「擬像」(similitude),之間的不同是,再現圖像擁有origin,仰賴相似度搏取認同才擁有指涉功能,擬像則是取消了原本那個物件的意義,物件失去它的origin,雖然看起來像但是沒有任何象徵的意義。

 

再重述一次,Foucault希望將繪畫與現實脫鉤,當畫不再受現實所限制,擁有了自我發揮的空間之後,就開啟了會畫從現實到超現實的跨越過程,像畢卡索、或是康汀斯基(Kandinsky; 抽象畫派)。從resemblance到線條、形狀、色彩,即使有similitude的存在,但它與現實斷裂,因而可以產生它們自己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loser10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